《长尾理论》5.7新参与机制

作者: | 更新日期:

万不可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务生产者。
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
我们对这样的故事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。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,电吉他和立体声录音机相继诞生,再加上“性手枪”(Sex Pistols)这个光辉榜样的刺激,一代没有音乐基础、没有明显天赋也没得到任何人肯定的孩子们纷纷开始成立乐队,录制他们自己的音乐。朋克摇滚横空出世,舞台四周的那群狂舞少年刹那间找到了归宿。看着某个跟你年纪相仿的人疯狂地弹着三根弦在台上蹦来跳去,你只会有一种想法:“我也可以这么做。”

人们对音乐的看法一度是相当传统的:要想成为音乐家,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那些大师。所以你应该首先练习老曲子,学习一下乐理,或许还得去音乐学校深造深造。那时候讲究的是“几分耕耘几分收获”的观念:去巡回演出,演奏标准经典,因为人们希望你这样做(没人愿意听你那声嘶力竭的蹩脚原创)。总之,要做正确的事。

但朋克摇滚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。朋克摇滚的精神就是:“没错,你有你的吉他,但你不一定要做正确的事!你可以做错!你是一个好音乐家一点意义也没有,唯一重要的是—你有话要说。”

通过朋克摇滚,我们看到了新嗓音、新声调、激情和反正统情绪的吸引力,而这些东西只能来自正规系统之外。看着一个并不比你强多少的人站在那里纵情享受、被人崇拜、做着新奇的事情,你肯定会热血沸腾。用经济学的术语说,朋克摇滚降低了音乐创作行业的进入门槛。

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传统界限已经模糊。消费者也是生产者:有些人能从零开始独立创作,还有些能改造别人的作品—也就是把它们重新编排混合一番。我们在博客世界里就经常谈到那些“曾经的读者”:他们已经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,开始在主流媒体发表评论和开办博客。还有一些消费者的贡献仅在于被互联网成倍放大的口头传播效应,这方面,他们扮演了过去由电台主持人、杂志评论家和营销商们扮演的角色。

这番新景象看起来正像是图书出版商和DIY时代预言家提姆·奥莱理(Tim O’Reilly)所说的那种“新参与机制”。

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队伍用下面这张图表现了这种机制:

如图所示,过去的单一行业结构(专业者负责生产,业余者只管消费)现在已经变成了双向市场,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进入任何阵营。生产和流通工具的普及能孕育出深远的变化,对这些变化来说,本图只是一个小提示而已。

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-code。

推荐阅读:
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如果你想留言,可以在微信里面关注公众号进行留言。

关注公众号,接收最新消息

tiankonguse +
穿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