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团队里讲了几句话
作者:
| 更新日期:由于是内部团队,我随便说了一些话,想到哪说到哪了。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零、背景
周五下午小组内开会,顺带回顾了这一年,最后组长让大家各自说几句。
到我的时候,我想到那就说到哪了,后来发现说了很多,这里简单回顾记录一下。
在回忆这次说的内容时,发现很多没说清楚,这里也简单的展开一下。
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所思所想,可能也有不对的地方,朋友们有意见了可以提出来,互相学习一下。
一、专业技术
第一点说的是专业技术学习。
可能我一直写文章分享的原因吧,导致周围的人认为我是一直持续学习技术的人。
其实我也不是一直持续学习技术的。
每个人都有惰性,我也是。
一段时间会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,但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间断一段时间。
原因很多,比如那段时间工作比较忙,或者心情不好,或者其他的。
但是我过段时间会提醒自己再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。
这个就像正弦曲线一样,有波峰和谷底。
水平线上的波峰就是学习专业技术,水平线下的波谷就是自己的惰性,什么都不干。
懒惰一段时间后,我会强迫自己再次到达水平线纸上。
这个是需要坚持的。
二、读书
第二点就是读书。
很多人可以看到我的读书时长很长,会有疑问:哪来那么多时间看书。
我是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阅读,比如晚上睡觉前会读半个小时。
我有时候也会比较懒,不想读,想刷小密圈、刷朋友圈、刷公众号等,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与对应的软件。
那些信息流,一旦刷起来就停不下来。所以我也会强迫自己来读书。
一旦开始读,后面就会读下去了,不需要强迫了。
也就是开始行动很困难,一旦开始了,其实也就没那么难了。
三、如何提问题
第三点是最近半年常思考的一个问题:如何提问问题。
这个话题比较抽象。
但是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效果
那些没有正确提出问题的人,短则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,多则浪费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。
而正确的提了问题,往往我们很快得到问题对应的结果或答案。
那该如何提问问题呢?
突然想起以前写过一篇文章《对沟通的一些思考》,当然那时候写的比较抽象,对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不大。
但是还是有一些相关的思想在里面。
总结一下就是问一个问题的时候,背景一定要说清楚,基于背景再来说具体的某个问题。
当把背景介绍了之后,不仅可以降低我们错误理解问题的概率,该可以辅助我来快速发现问题是因为什么导致的。
这个背景包括两部分。
一部分是涉及到的背景,比如自己负责的XX系统是干什么的,现在怎么了,影响多严重等等。
另一部分是自己面对这个问题,做了什么基本步骤来排查或解决问题。
例如工作中,我负责了一个叫做 UNION 的数据输出系统。
很多人反馈问题的时候,往往一句话就完了:UNION 是不是有问题了?
细问之,发现是一个XX业务,被投诉展现的数据不符合预期,某个字段的值本应该是1,结果是2(背景终于清晰了)。
问有没有去数据的CMS系统查看底层数据是什么,回答说没有(没有任何基本排查步骤)。
再过一会对方会说看了,CMS系统里就是这个值,那没问题了。
四、如何解决问题
第四点也是最近几个月常思考的话题:如何解决问题。
面对问题,基本的排查步骤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。
这一两年来,和无数人打过交道,也给我反馈了无数的问题。
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。
到最后,以至于变成了我教他们怎么调试BUG(BUG:不符合预期的问题)。
有时候,他们实在调试不出来了,我只好要代码或者去他们座位上来结伴编程了。
最后发现,他们根本没有严格的按照我说的步骤来定位问题(比如让他们打印出输入参数,他们打印错了)。
当然,上面的基本步骤,一般可以解决 95% 的问题了。
还有 5% 的问题有时候确实有难度,比如涉及到一些知识点,不知道的话自然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。
说起知识点,我意识到基本排查步骤也是一些知识点。
很多人心里素质有问题,遇到问题的第一件事是抱怨:怎么出问题了,怎么办,谁能来帮我看看问题?
其实,刚遇到问题的时候,那时候没人明白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,就开始慌张、无助、肾上腺飙升了。
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有问题,数据只是不符合预期,有可能你的预期是错误的。
我经常拿来娱乐的一句话是:出问题了,看,那少了一个逗号。
这样之后,就不慌不忙的收集背景信息,如果有必要打印一些LOG信息。
最后使用自己掌握的已有的知识,并基本的逻辑来推测,猜测,并去验证。
这样最后往往差不多就可以解决问题了。
当然,这里面还是涉及到了知识和逻辑,其实这个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圈。
这个只有不断的去提高自己技术上的深度和广度,才能扩大自己的能力圈。
这就和上面的技术小节相结合了,我们需要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。
五、思考、沉淀、输出
第五点是读书看文章时要思考、有沉淀、有输出。
我曾在《需要一点逻辑》文章中提到:人人都喜欢听故事,故事听多了,人就慢慢没有逻辑了,不会分析了,总是被故事引导,以故事的结论当做自己的结论,这样是很可怕的。
现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、娱乐至上的年代,很多人确实不会思考了。
但是后来想一想,会这样确实是合理的。
毕竟每个人都有惰性的,喜欢做拿来主义。
所以,思考、沉淀、输出是少数人才能具备的能力,少数人才有逻辑推导能力。
其他大部分人就像墙头草一样,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。
不知道周围的人还写文章写笔记的有多少人,写给自己也好,加密也好,我们要尽量去写点东西,写点所思所想。
将看到的东西,看自己的理解写出来,有所沉淀、有所输出。
这样时间长了,我们看到一篇文章一个新闻时,去理解时,就很容易判断真伪。
因为如果是假新闻的话,我们读到的内容就会和我们之前理解沉淀的内容相冲突,相矛盾。
矛盾冲突了,那至少有个地方是错误。
我们通过查询资料,来确认哪个地方错误,然后就可以更新我们的沉淀了。
这样下来,我们是一个会思考、有逻辑、有洞察力的人了。
面对各种事情,就会有自己的想法,有自己的主见,不会被忽悠了。
六、颠覆
第六点是一个土豪同事的提问:我们处于这样一个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的时间,如何有所作为,在某个点有所颠覆,从而垂名青史,顺便也像马云马化腾一样,彻底的财富自由。
看到这个问题,周围的同事惊呆了,毕竟我们还想着是怎么吃饱饭,怎么在这个世界活下来。
想起了银魂里的一句经典台词:和你们这些人不同,我们光是活着就竭尽全力了。
而我面对这个问题的前半段,想起了之前写的文章《读物理学的困惑》里的物理学理论现状。
以前,总是会有新的发现、新的理论。
想想牛顿力学对世界的颠覆、想想麦克斯韦电磁力学对世界的颠覆,每种颠覆都令人兴奋。可是现在,即使聚集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一批人,却仍旧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这样的一生。
任谁都会不甘吧!
对现有的颠覆或者突破,就是这种不甘吧。
人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,总要在世界上留下一些东西吧,至少让人们记住你。
当然,这个问题组长也回答了。
他说:“想做成一件事,需要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,然后就是踏踏实实的去行动,不能仅仅是空想。”
现在想想组长说的是相当的简单明了。 而我,则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内容,相信大家忘得差不多了。
-EOF-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如果你想留言,可以在微信里面关注公众号进行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