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谷歌方法》
作者:
| 更新日期:这是一本介绍谷歌地图从0到1,再从1到无穷大的故事书。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一、背景
最近花了一个月大概是 11 个小时陆陆续续的看完了《谷歌方法》这本书。
这里分享一下读这本数的一些想法。
二、故事
首先这本书的名字有问题,叫做《谷歌地图传记》更好。
因为这是一本介绍谷歌地图从0到1,再从1到无穷大的故事书。
当然,英文原名是《Never Lost Again》,结合故事内容,其实也不错。
抛开书名,来看看书的故事,却是一些连贯的传奇故事。
大概分五个故事。
第一个是谷歌地图的前身,也就是keyhole的创业故事。
创业很难,即使一群天才聚在一起,也要为初期缺乏资金的发愁。
而最令人感动的是,创业老板是一个为员工着想的人。在被谷歌收购前,老板对一个要离职员工说的话:“现在别辞职。我不能告诉你为什么,但别辞职。”
第二个故事是创业公司被收购后,面临的困境。
大部分公司被收购,原有团队都被被解散,打散分布到公司各个互相独立的部门。
很幸运,keyhole团队没有经历这样的拆解,而是保持独立,原班人马来继续搬砖。
第三个故事是所有公司都会遇到的事情:权利的斗争。
现有的地图老板与新开的地图老板存在竞争关系,这就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工。
对于没有划清边界的事情,就很容易大声争执。
第四个故事是谷歌地图这款产品的崛起。
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上线后,用户量指数上升。对于谷歌来说,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地图数据,而用户用谷歌地图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。
比如飓风灾难面前,很多人都在用谷歌地图来拯救生命。
后来,谷歌地图增加街景功能,增加公交地铁功能,增加路线规划功能,接着自己发射卫星采集数据,自己做自动驾驶车来拍摄路线数据。
做的这些虽然没有收费,但是这样新的想法为谷歌地图节省几十亿美元的地图数据版权费。
谷歌地图自此永远的活了下来,被人们广泛使用。
第五个故事是keyhole老板二次创业。
你听说过前几年很火的《Pokemon GO》吗?就是这个老板二次创业做的。
而作者,则始终跟随者这个老板闯天涯。
我们啥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板呢?
不过,遇到了,你敢辞职去冒险吗?
三、感悟
看这本书的时候,有几个小情节有一些感悟,写了一些话语,分享给你。
第一个和产品的付费用户相关。
原文1:由于Keyhole是年度订阅型的业务,客户往往会续订服务。来自这些续订的钱相对来说比较好赚。
对于年度续费或者月度续费的业务,用户只要到达一定数量,续费的钱就可以维持公司活下去。
当然,要留住老用户就需要能给用户提供对应的价值,这个也是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吧。
抖音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就极具有竞争力。
第二个和老板有关。
原文2:在科技收购的世界里,这是闻所未闻的。普遍的情况是:大量的员工被弃用,新公司只给股权,不给工作。当梅甘·史密斯第一次告诉约翰谷歌的收购意向时,约翰回答道:“那太好了,但我要先说清楚,你们必须承诺雇用我们整个团队。如果不行,那我们就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了。”这不是我第一次——也不是最后一次——认识到,约翰·汉克是人们值得期待的最忠诚的老板和朋友了。当时,Keyhole一共有29名员工,包括想辞职的马克·奥宾。约翰只对他说:“现在别辞职。我不能告诉你为什么,但别辞职。”
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此时,有这样的老板也是如此幸运。
第三个和产品的命名有关。
原文:我的立场是基于视觉艺术家、作家温迪·里士满提出的一条规则,我一直认为这个规则道出了一个基本的营销真理,这个规则是这样的:“如果你想教别人一些新东西,那么你应该从他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教起。”所以,我的思路是:人们知道地图是什么,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谷歌地图开始,从这里扩展他们的知识。
我也是基于这个原则,简单来说就是名字需要简单熟悉,见其名知其意。
最开始我听说腾讯好莱坞会员这个词时,我以为专门看美国大片的,后来才发现真实含义是视频会员。
最开始我听说腾讯饭团时,我以为是卖吃的产品,后来发现是一个贴吧论坛类产品。
这种名字我一开始就是反对的,因为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,会给人产生误解,或者不知道是什么的感觉。
第四个和选择有关。
原文3:布莱恩是注册的坚定支持者。在Keyhole的各种访问量激增和服务器宕机事件中,他一直奋战在最前线。尽管服务器从8台增加到了800台,但服务常常受谷歌主页的促销活动和各种新闻文章的影响而掉线。
为了让新的谷歌地球服务保持正常运行状态,布莱恩有点提心吊胆:毕竟现在数据量是以前的10倍,打上了谷歌的标签,而且还是完全免费的。用户注册过程是拦截汹涌的潜在需求的最后一道闸门。现在,我要求他拆除这道闸门。
在产品上,操作路径每多一层,就会流失一部分用户。
如果一个产品安装无需注册就能使用,那用户的使用量就会非常大。
而要求注册,则可以拦截点大部分人,比如有个转化率: 10~20%。
也就是增加一层,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会使用这个产品,其他的都流失了。
纯粹从用户数量来看,当然是用户越多越好。
但是从公司产品矩阵来看,用户注册后才能关联起来。
从这个产品背后的技术来看,则希望访问量慢慢增长,这样就可以及时优化子系统,防止系统因访问量太大而挂掉。
所以说,每个人做出的决定与判断对自己都是利益相关的。
第五个与竞争对手有关。
原文4:谷歌允许并鼓励工程师将自己20%的工作时间用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上(Gmail就是2002年从一个“20%时间”项目中诞生的)。
跨领域做的项目,经常会在新的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。 这就是所谓的:你看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将来打败你的人,他们往往来自其他领域。
第六个和商业盈利有关。
原文5:我仍对谷歌街景项目持怀疑态度。当约翰或其他人告诉我运营的规模多么巨大,有多少名司机,有几百辆车,走过几百万英里的路的时候,我常常难以置信地摇摇头。尽管用户体验很棒,但我不明白这一切如何在经济上行得通。也许是我又一次问错了问题。将传统的商业逻辑应用在这样一家非传统的公司上可能是错误的。
感悟5:作者有创业时经历了资金紧张、融资难、公司几乎破产后,心中很明白,对于任何一个项目,盈利很重要,现金流很重要。
而一个项目如果花费巨大,多年都花费几十亿,而盈利收入几乎可以忽略时,资金来源就可能不会太持久。
因为这样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逻辑。
投资就是为了赚钱。
要么是现在赚钱,要么是未来赚钱。
要么是直接赚钱,要么是间接赚钱。
如果未来十几年都没有赚钱的希望,资本家就不愿意持续投入了。
即使是大公司,也是如此。
这样就很像沉没成本,但是有不太一样。
如果可以想办法盈利,那就需要改变来盈利。
如果因为市场上有多家这样的公司在竞争导致没有盈利,那最终需要合并这些公司(大公司需要拆分出这个业务),形成垄断,然后提高收费,才能化亏损为盈利。
第七个和工作伙伴有关。
原文6:正如我职业生涯中常常不太理解约翰的一些想法一样,我不能说我完全理解约翰想要创造的这个东西。不过让我十分高兴的是,在与他合作过的那么多营销人员中,他请我来担任Niantic的营销主管。曾有人问我为什么彻底离开谷歌,去加入约翰的初创公司,我告诉她:“你看,如果迈克尔·乔丹要求你加入他的球队,那你就加入好了,即使你不知道他们要玩什么体育项目。
比如拉里 佩奇与谢尔盖 布林是这样。
吴军在《来自硅谷的信》中也介绍过一个伙伴一直和他一起从谷歌到腾讯,再到谷歌,再创业。
而作者与约翰也是这样一对CP,一起闯天涯。
在工作中,能遇到这样一位伙伴真是人生之大幸。
当然,这也需要自己在某方面有足够的实力,这样才能一起闯天涯。
四、最后
看完这本书,有点明白为什么叫做《谷歌方法》了。
中国翻译通过介绍谷歌地图在谷歌的成长的经历,尤其是在很多关键决策上老板给的指示,来透漏谷歌的做事风格:谷歌做一款产品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或者获得用户,目标更大,比如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。在向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,用户和赚钱也随之而来。
当然,这本书里面的谷歌做事方法属于艺术,属于玄学,需要我们来悟。
但是每个人悟的都不一样。
你悟出来什么了呢?可以留言告诉我。
2019-08-23 小雨
《完》
-EOF-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如果你想留言,可以在微信里面关注公众号进行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