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作者:
| 更新日期:一本心理学的书籍,不仅抑郁的人需要看,大众都建议看下,很有收获。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一、读书
很早就听说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这本书了,很多读过的人都推荐。
今年无意间选中了这本书,便断断续续的读起来,花费了很久才读完。
二、书评
这本书通过抑郁的蛤蟆与心理医生的十一次见面对话,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心理学的知识。
读完整本书,我整理了几个关键词知识点,大概如下。
0)抑郁症状的表现。
1)情绪温度计。
2)人格三种自我形态:儿童(适应型与自由型)、父母(挑剔型与养育型)、成人。
33)儿童的基本情感:快乐、深情、愤怒、悲伤、恐惧。
4)人生坐标:我好你不好、我好你好、我不好你好、我不好你不好。
5)常见的心理游戏:我真不幸、可怜弱小的我、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、我抓到你了坏蛋、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、你怎敢等等
6)自我的成长:最初依赖别人,后面对抗依赖。
当然,关于这些关键词的细节,以及每个关键词内部的逻辑,几句话也说不清楚,感兴趣的建议自己去阅读一下这本书或者相关心理学的书籍。
三、思维导图
这本书非常不错,读的第二遍我做了一个的思维导图,以后可以多次回顾。
四、思考
读这本书的时候,我也找到了关于自己情绪的一些答案。
其实我也是一个不会愤怒生气的人,这说明我经常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形态。
儿童自我状态展开来看分为两种形态。
第一种是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,特征是听话、服从、讨好、友爱,做错事内心常常充满自责、担心、焦虑和自罪。
第二种是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,特征是充分表达自我情绪,会有比如愤怒、伤心、快乐、恐惧这几种最基本的情感,也会有比如冲动、天真、贪玩、做事不考虑后果等的行为模式。
任何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下,其情感、思考和行为表现就会像个孩子一样。
如上一小节介绍的,分为儿童、父母、成人三种自我形态。
当我们处于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,经常不经思考,顺从他人的意思,或去讨好他人。
当我们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,发生争吵时,我们会不停地给对方讲道理,迫使对方接受我们的想法,但却很少能用心地倾听对方。
当我们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,我们在工作、学习、和与领导、同事、陌生人交往、交流时,会更加理性、冷静、自律,更加善于权衡利弊。
五、最后
当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他人处于何种自我状态,我们就更能做到不控制、也不失控,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。
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,说到底,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,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,而在于我们的情绪状态。
加油,健康人。
《完》
-EOF-
本文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
个人微信号:tiankonguse
公众号ID:tiankonguse-code
本文首发于公众号:天空的代码世界,微信号:tiankonguse
如果你想留言,可以在微信里面关注公众号进行留言。